•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十笏园

更新时间:2024-04-28

门票参考
30元
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国家第三批(明、清)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中段

简介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鲁东明珠”之称。

十笏园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康熙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

十笏园是整个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毁的后花园外,现存的建筑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

十笏园既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园林她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又有独到的发展,如今,又是潍坊市文物陈列馆所,曾经是潍坊市博物馆原馆址所在地,异彩纷呈的文物分批轮流陈列,向观众开放,使这座名园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详细介绍

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积2000平方米。地处山东平原的潍坊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十笏园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这里的商人、文人既可南下苏杭,也可北上京都。两处各具的优点长处在这个宅园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怪不得,当年康有为在园中居住三个晚上后写了《十笏园留题》:“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园中不仅松萝荫深,而且池清亭秀。高朋满座,文士竞骚,给这个私家园林更增添了文人气氛。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园主名丁善宝,字黻臣,号六斋,在咸丰年间因输巨款而捐得举人和内阁中书之衔。他作为潍坊四大豪绅之一,能诗能文,还著有《耕云囊霞》等文集。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并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购得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依的故居,在改建的时候辟一区宅园,这个小如笏板的园林,按园主说园太小只“十个笏板”大,故名十笏园。当时,他延请了他的文友蒯菊畦、刘子秀、于敬斋三人设计,造园只有8个月就竣工。一时名家汇集,歌咏觞事不断,安邱的王端麟有《沁园春》一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费剪裁。有方塘半亩,镜湖潋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嵬,曲榭留云,清泉戛至,野草闲花自栽。萧闲甚,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平度的白永修有《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飏钓丝。荷叶染衣花照眼,令人错认铁公祠。”

十笏园西接郭家巷,东、北是宅院。全区分三跨。东西都是较为疏朗的园林式庭院。中跨是纯园林。三跨并行,中跨辟园,呈现前园式,与江南园林的后院式、别院式还是有所差别的。

中区水池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园林的戏剧中心。把四照亭置于园池的中心部位,这是大园水景的处理手法,如拙政园的中岛,但在小园中都是沿边近水布局建筑,如退思园的闹红一舸、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狮子林的荷花厅等。四照亭,四面都是三开间,当心间大,稍间小,呈南北狭,东西窄平面,屋顶三重檐,檐檐相叠。名为亭,其实是榭,四面设美人靠,任人凭望。所谓四照,即四面可观。东观山亭,西观曲廊,北赏砚香层楼,南眺十笏草堂。亭西侧为入口,题额云涛,题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十笏园连接四照亭的是西北角的九曲桥。但是虽用桥,却不似江南园林的平桥,桥面平而曲,构造立墩起拱。桥分三拱,弯曲成半圆形,平面形式较为怪异,不似江南园林的灵活轻盈。据说,在四照亭的东北部也有一桥连接舫稳如舟。

池东假山是一佳处。全山用湖石堆成。这里的堆山湖石较为圆润。在乳白圆润中透出玲珑之气。有时几个巨石层摞如云南石林。磴道徜徉其间,直达5米之高的北部峰顶。山势北高南低。北峰有蔚秀一亭,南岭有聊避风雨亭一座。南北两亭随山体皆依东墙。西俯东望皆是景,南来北往全为太湖石。园外之程符山和孤山历历在目。石山沿壁而叠,似成壁山,由此可省石材。

池之东北有船舫一座,因三面着陆,一面临水,故云:稳如舟。舫东、北、南三面与东山余脉相接,北出门可寻道登山,西凭栏可临水观鱼。

池之东南角,有一亭三面临水,曰:漪岚亭。漪为水波动荡,岚为山水雾气。表明亭揽东山之灵,凌西水之韵。左思有赋《吴都赋》:“雕啄蔓藻,刷荡漪澜。”王维有诗《送方尊师归嵩山》:“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此亭攒尖,脊成盔顶式,五面围栏,绿柱红枋,形态小巧,不过太小,令人想到怡园的螺髻亭。亭边立一玲珑湖石,上题“十笏园”三字,此石形态娇好,上中下三孔并列。南岸硬地为过道和平台,岸边叠石,平台左右各立一个石笋,如旗杆,北方特征明显。南面为十笏草堂,堂三间,砖砌,硬山顶,十分简朴。

池西南角,有一亭名:小沧浪。它美与拙政园的小沧浪、沧浪亭一样是源于《孟子·离娄上》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亭平面方形,红柱不经斧斫,木瘤可见,屋顶为草顶,攒尖式,亭内置一圆石几,以四围栏杆为座,甚是简朴。

漪岚亭池西是游廊。游廊以直为主,成为西跨院的东廊。廊东面开敞,设美人靠椅。廊西面封闭,砌墙开漏窗。一面尽临湖光山色,一面隐约院中竹木。一实一虚,一开一闭,显然也是江南园林的做法。廊在北端东折北走,成曲廊,一角入水,断栏设阶,下与桥通。

池北为龙墙,中间开八角洞门,门顶硬山檐压顶,门与墙为青砖砌成,满墙拼砖漏窗图案。正对门口立一太湖石,作为对景,此院全为开敞硬地,为北方式院落。春雨楼二层,一层出披屋檐廊,开方窗,二层粉墙开圆窗,屋顶用三重叠檐。

院内正中砚香楼表明它的书房性质,二层,砖砌,屋顶为硬山,上楼可南望湖亭。西厢春雨楼前与廊接,二层东南开窗,可揽园中胜概。院东另成跨院,院墙为龙墙,粉墙青瓦,漏窗圆门,上题园胜和紫气东来。入东院,北面为玻璃花暖房,院中有曲池一口,内植莲花,环池叠石,杂以草本箬竹,有江南园林的味道。

水池西面曲廊上开圆洞门,入门为西院,主堂在北,名深柳读书堂,原为主人客厅,左静如山房,右秋声馆,院落冬青植篱分出整齐庭院,南门处于墙角植紫藤,上架花架,廊墙边植竹一丛,立湖石几个。穿堂入后院可见碑刻及其它文物琳琅满目,如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兵器,明清陶瓷、金石印章、韩愈的草书和郑板桥的书画等。

建筑风格

十笏园表现为北方园林的特点,但尽量做一些变体,使园林兼具江南园林的自由风格:

第一是轴线与对称。中轴上分南庭院、中山水、北庭院的格局。又是南北两院夹一庭的形式。中轴上由南到北分别为十笏草堂、院门、岛石、四照亭、院门、砚香楼。南院以十笏草堂为倒座(即坐南朝北)主厅,左右出耳房。耳房间数、大小不一,以此打破严格对称。北院是以砚香楼为主厅,左右出耳房,再配以厢房。但是,东厢一层,西厢二层。东耳两间,西耳一间。

第二是建筑形态。园林建筑的梁架用了斗拱、翼角起翘较为平缓,装饰风格较为浑厚,这些都是北方园林的典型特征。像四照亭这样的水榭,也用了一斗三升,不能不说是受了北方园林的影响。但是,在栏杆做法上,还是尽量做得低矮、轻盈,倒是有几分江南风味。

第三是池周堆山、理水和建筑的布局深得江南园林的衣钵。池岸的进退、驳石的堆叠与江南园林无异。东山的耸秀,孤石的玲珑;亭楼的高居,廊舫的依水,都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这个山水格局是统一在轴线格局之下。

造园手法

昌潍平原的潍县,在清代是一个商业活动频繁的地方。这里曾经有十六座古园。在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怪不得当年康有为在园中居住三个晚上后写了《十笏园留题》。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由于设计精巧,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曲桥回廊等建筑无不玲珑精美,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十笏园以布局新巧、匠心独运誉冠北国小园之首,中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说园》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清水一池、轩榭浮波……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整个园林疏密有致、错落相间,集我国南北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现存建筑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现存园址南北深70米,东西宽44米,占地3400平方米。

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各布庭院三、四进不等。

南部临街“倒座”一排,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

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画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配置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矩形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达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池岸以太湖石堆砌自然驳岸,将半壁山和游廊呈弧状连接一起。三路共建亭、台、楼、榭34处,房舍67间。其中山顶落霞亭为1949年以后增建。为突出砚香楼前的空间效果,对假山上下的四照亭、稳如舟、蓬莱三仙岛、蔚秀亭、漪岚亭、小沧浪亭等建筑景点,均采取小尺度构筑。在造景处理上,池东以摹拟自然景观为主,建筑为辅;池西则以建筑实景为主,仿自然驳岸叠石为辅,虚实呼应,富而不俗,是一处兼具江南、江北园林风格的私家小园。壁上镶嵌“扬州八怪”郑板桥等人的真迹石刻。还辟有陈列室,展出扬州画派的绘画书法真迹。

其中,步入园中即是该园的主体部分--中十笏园景色轴线,正厅为“十笏草堂”,明间为雕花门,上悬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堂前山石花木相间,正中有一池,池中有亭,亭檐下有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四照亭”匾。亭北隔水有一迎壁,东北角一船形建筑名为“稳如舟”。傍山临水,别有风韵。

“稳如舟”东南,临水有假山一座,山径崎岖,怪石嶙峋,山上杂植藤萝、蔷薇,山上有小亭名为“蔚秀亭”,亭柱有一联“小亭山绝顶,独得夕阳多”,亭内有杨州八怪之一金农绘白描罗汉石刻,姿态妩媚,造意新奇。小亭南侧有一飞瀑,冲石而下,如散珠碎玉,撒向池中。山南端有长方四角亭,名为“落霞亭”,座山面水,峭然孤出,花团拥簇,绿树衬托。山脚下傍水有一小亭名为“漪岚亭”,此亭正西,岸上有一茅亭名“小沧浪”,古朴淡雅,似古画点景,是品茶围棋的好去处。出小沧浪,沿游廊向北,可达池北各院。此廊把中轴线与西轴线的景观巧妙地隔开,既起到合理分布景观的作用,又增添了观赏性建筑。

另外,假山南侧,登山曲径之下,有一个隐蔽的山洞,洞高约150CM,该山洞贯穿假山之下,至山北池塘东北角,是池塘东西两边的一条秘密通道。现今,已经加装小木门,为安全而限制游客通行。

长廊北端有二层小楼一栋,名“春雨楼”,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高老庄》一集,便是以此为外景摄制,该院的正房是“砚香楼”,系明代建筑,楼前有月台,凭栏俯视,园中山水亭榭尽收眼底,因主人藏书弄墨如此,故名“砚香”。砚香楼北面的后院现为郑板桥专题陈列室,这里展出的丰富的史料和碑刻介绍了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期间的政绩和书画艺术成就。

西轴线南端一院被称为“园中园”,西厢房分别为“静如山房”、“秋声馆”,院北面过厅为“深柳读书堂”,过厅北院厅房为“颂芬书屋”,厅内画栋雕梁经百年而色犹艳,后院正厅为“雪庵”,康有为来此园时改题为“小书巢”,院内展有铁佛,是国内唐代铁佛中最大的。

东轴线有“碧云斋”等四院,“碧云斋”院内东西盖有游廊,东廊内嵌有清代画家冯起震画竹石刻十块,西廊是清代画家、著名作家、潍县县令招子庸的画竹石刻。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2821号-12 huochebiao.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